质量体系认证有覆盖面广的优点,但对外影响不如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可以将标志直接制作在产品的包装上,具有影响面大的优点。但它的局限性也很大,只能在某一特定的产品上使用。两者各有利弊,重庆体系认证。企业在选择用哪种方式认证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客户的要求,慎重选择,不要认为质量体系认证范围大、水平高、信誉好,而产品质量认证水平低。更不能盲目听信某些违法认证机构的误导,对此,企业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2017)为中国国家军工标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2017)是民企进军工的一把钥匙,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可以用于军品的生产,重庆体系认证,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兵器等。没有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GJB9001C-2017)的企业是不可能进入军工体系的,当然也有例外,重庆体系认证,那就是军工产品非用你的东西不可,没有其它可替代产品。例如目前有很多进口产品,他们没有国军标认证但质量可靠也可以采用他们的产品用于军品生产。质量体系认证的作用:能促进市场的质量竞争,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重庆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1、较全论。“获得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就是取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句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普遍传播。一时间,企业导入GB/T19001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成为时尚,宣传广告一定要用“荣获证书”的字眼。舆论的渲染使得各方面将质量体系的功能放大了,使其成为一个较全的工具,将原本光关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工作提升为关系企业能否参与国际竞争的工作,加大了对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压力。这种过高的期望也为后来产生的质量管理体系“无用论”埋下了伏笔。2、唯证书论。随着创新开放的进展,思想的解放与对财富的追逐使人们更乐于抓住眼前的机会获得即时的收益。在企业管理上,人们更关注立竿见影的结果而忽视基础管理工作,这种浮躁心理在很多企业导致了急功近利的管理风格,反映在对待质量管理体系的态度上,就是“唯证书论”。重庆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特点:列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并公开发布。
质量体系认证意义及发展:GB/T19001的质量保证要求较多,适用于订货合同要求生产企业进行设计,产品的主要性能由订货单位或双方确定;只有得到生产企业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能力的充分证据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GB/T19002的质量保证要求较少,适用的合同环境是:产品已有定型的设计和技术规范;只有得到生产企业生产和安装能力的充分证据时,才能相信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GB/T19003的质量保证要求较少,适用的合同环境是:产品简单,当生产企业能提供证实其产品检验和试验能力的充分证据时,即可相信产品质量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即质量保证能力。它依据的是等同于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有关国家标准(如GB/T9001、GB/T9002、GB/T9003)。它的作用是能够提高顾客对供方的信任,增加订货,减少顾客对供方的检查评定,有利于顾客选择合格的供方。质量体系认证是自愿的,企业通过体系认证获得的体系认证证书不能用在所生产的产品上,但可以用于正确的宣传,它是ISO向各国推荐的一种认证制度之一。产品质量认证是对产品做型式试验,又对与产品有关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供方的质量体系对其生产、设备、材料采购、检验方法等能否进行恰当的控制,能否使产品始终符合技术规范。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后不光颁发认证证书,而且还允许在产品上使用认证标志。质量体系认证:接受现场检查,及时反馈信息。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的知识:现实中的审核员都是在满足一定基本管理、专业知识前提下,各有所长,认证机构要识别审核员知识短板,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评价系统,较全提高审核员知识技能水平。同时,在审核策划时,注意考虑组织类型规模、治理结构、经营方式等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及认证活动的影响,合理调配审核组成员,取长补短,优化审核组知识结构,使审核资源与受审核方经营相匹配。如大型、集团性组织,要注意安排管理学知识丰富并有类似组织工作经历的成员;对国家严格管控的行业客户,安排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成员等,确保审核结果得到准确评价并给受审核组织带来增值,同时也提升认证机构声誉,达到提升审核质量的较终目的。质量体系认证必然会涉及到该体系覆盖的产品或服务。重庆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标准:体系认证中使用的基本标准不是产品技术标准。重庆体系认证
质量认证体系由来: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二战期间,因矛盾扩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剧膨胀,美国军火商因当时的武器制造工厂规模、技术、人员的限制未能满足“一切为了矛盾”。美国国防部为此面临千方百计扩大武器生产量,同时又要保证质量的现实问题。分析当时企业:大多数管理是NO1,即工头凭借经验管理,指挥生产,技术全在脑袋里面,而一个NO1管理的人数很有限,产量当然有限,与矛盾需求量相距很远。于是,国防部组织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标准文件,开设培训班,对来自其它相关原机械工厂的员工(如五金、工具、铸造工厂)进行大量训练,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别工艺图及工艺规则,掌握武器制造所需关键技术,从而将“专门技术”迅速“复制”到其它机械工厂,从而奇迹般地有效解决了矛盾难题。战后,国防部将该宝贵的“工艺文件化”经验进行总结、丰富,编制更周详的标准在全国工厂推广应用,并同样取得了满意效果。当时美国盛行文件风,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重庆体系认证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友情提醒: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上当受骗。